毕业5周年|MF篇-因为高金,他们开启梦想的旅程
2011级MF第一次扩招,尽管从全国重点院校录取53名学生,但录取率依旧低于5%。在高金苦读的日子里,他们像海绵一样吸取国内外最领先的金融知识,毕业后他们逐渐找到了职业的方向,逐渐成长为各自领域的中流砥柱。
翟璐(MF2011)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TMT组 投资经理
翟璐:用坚持换来最好的投资回报
翟璐本科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的国民经济管理专业,2011年临近毕业时,一位已经在高金读研的学长极力推荐高金,尽管2009年才开始招生,但从项目内容、师资力量来看高金都是不错的选择,仔细分析一遍之后,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个大家庭。
刚一来到高金,翟璐立刻被专业的金融课程压得喘不过气来。本来是一枚正宗学霸的她却遇到了不少听不懂的课程。“以前从未体会过上课完全听不懂的状态,而那时不仅上课听不懂,甚至考试前看专业书仍然觉得像一本天书。”回忆起在高金的求学过程,翟璐连道辛苦。
翟璐记忆最深刻的是live course,老师将自己的咨询行业职业经历,在课堂上进行精彩地模拟呈现,让同学们一时间都对咨询行业产生了莫大的兴趣,甚至影响了不少同学未来的职业选择。“Live Course的老师让我们更加细致地观察到了行业的发展,对我们之后的工作选择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直到现在遇到职业上的困惑,也还会请教live course的老师的意见。”毕业后,三五同学总会抽空一起聚会,谈谈工作、聊聊生活,把工作中的困惑一起解答,把生活中的见闻一起分享。“这种校友之间互帮互助的感觉真好。”翟璐由衷地表示。
工作之后,翟璐更愿意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这也是她对学弟学妹们的忠告。说起职业选择,翟璐笑着说,自己可能是职业发展中心(简称CDC)的老师们最头疼的学生,“我一直不清楚自己最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有人坚持做卖方研究,有人坚持做项目咨询,也有人坚持做股票债券,可是翟璐不同,在实习阶段,她像神农尝百草一样,尽量把这些不同的职业选择都尝试了一遍。“一轮尝试下来,我发现自己更偏向于从事咨询和投资方面的工作。”在CDC老师持之以恒的帮助下,对自己的职业选择,翟璐终于有了清晰的认识。毕业前翟璐收到了来自红杉的offer。“作为顶级的投资机构之一,红杉最契合我的兴趣点。”
从一开始迷茫的学生到如今坚定的投资者,翟璐已在红杉工作了五年,如今依然在继续着她的投资之路,征服其中的挑战、也体会其中的乐趣。谈到在红杉的工作,翟璐坦言“这份工作非常辛苦,对于女生来说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中做一些取舍。”谈起投资的“苦”,翟璐连连感叹。每天见四、五波客户,每天开会开到十点多,空余时间要对每家公司进行梳理总结,比如采取什么公司战略、引入什么样的高管、如何应对竞争对手的策略,甚至更细微的事情都需要静心思考。“以前别人都说我的性格非常温和,不够aggressive(有闯劲),但现在感觉自己变了,这份工作需要我更有自己的观点并且坚持它。”
红杉资本的品牌在业界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他们分别投资美团和大众点评,后来这两家企业实现了合并,许多人都震惊于红杉精准而超前的投资眼光。但翟璐称,两者的合并不是红杉主导的,TMT行业的特殊的竞争态势和微妙的博弈过程才成就了两者的合并,而正是这种创新和变化也正是投资行业的魅力所在。“回报率是一个基金立足的根本。”翟璐访谈中多次提到这句。在自己的belief和基金的回报率之间寻求一个交叉点,做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一起去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更优解,这才是风险投资的根本意义。在红杉这个倍受创业者尊敬的投资平台上,各行各业的创业项目总是蜂拥而至。这种由品牌影响力带来的价值流量在翟璐看来是一个好平台的优势。“未来五年,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优秀的创业者。”说起投资路上的小目标,翟璐信心十足。
张康康(MF2011)
富国基金 投资经理
张康康:在正确的道路上厚积薄发
以浙江省高考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北大元培实验班,之后保研进入高金完成硕士学业——张康康(MF11级校友)的求学之路无疑是旁人眼中开挂式的学霸之路。
张康康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全球顶级的外资大买方——Fedility(富达),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除了兴奋激动,更多的却是慌乱迷茫:“一下子接手整个行业,要看几十支股票,调研公司、见卖方、写报告、接电话、参加会议……感觉自己每天的时间都被邮件和卖方牵着鼻子走,忙碌了一个月回过头看却没有预想的这么多收获,所以会很迷茫。”张康康说,好在SAIF课程学习中,他的抗压和时间安排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沉静下来明确目标之后,就很清楚自己应该拒绝什么、争取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在旁枝错节的工作中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
这种快速调整的能力,还得益于张康康长期以来养成的“反思总结”的良好习惯。从小学中学时期手写的错题本开始,到大学时期的各种课程的笔记,到求职过程中的几十个面经总结,到实习中的实习日记,然后到现在工作以后的关于研究,关于投资,关于人生,关于职业的思考总结…他总结的笔记(不包括上市公司的调研纪要)累计至今已经有100余万字。“搞投资的人每天需要关心的东西太多太多,光靠人脑肯定是记不住的,而且也很难把很多盘根错杂的事件梳理清楚,这些文字(结合图表数据)能够帮助我更系统地梳理所学到的知识,也能够帮助自己全方位地实现自我提高,虽然可能当时记录的时候的想法观点后来被证明是错的,但是有了记录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去反省这个错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要错把信息当做知识,不要错把知识当做智慧”
在第一份工作中,张康康还挖掘出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支“十倍股”舜宇光学。“我刚开始看的时候那是一支不太起眼的中小盘电子股,当时的股价只有6块港币,它们家原本就是做光学镜片起家的,在光学上的积累十分深厚,但是因为模组业务短期的竞争压力,市场错误的认为这不过是一个低壁垒的模组厂,市场不相信它能在高壁垒的手机镜头业务取得突破,也没有看到它在车载镜头,安防,无人机等其他很多市场上的光学布局和积累,但我的判断是可以,市场对这公司的盈利预测和估值都是错误的。”这是张康康在大量的深度研究的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包括积极和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持续沟通、约访上下游和竞争对手的行业专家、查阅行业报告和资料,并且动用了自己在电子圈的人脉资源尤其是A股的买方卖方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张康康说,之所以能够很好地完成调研工作,与此前高金SAIF LIVE课程中的实践锻炼有很大的关系。“包括后来将调研成果做成模型,写出有说服力的英文报告,到每一个基金经理的办公室去面对面和他们交流,都能够从SAIF LIVE课程的实务性教学中找到经验。”扎实的前期工作下,他的强力推荐打动了基金经理。后来这支股票在三年内从6块一路高涨到70-80多块(离开富达后股价又翻了一倍),让公司获利丰厚,而他的专业表现,也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之后,张康康离开了富达,来到了现公司富国基金担任海外TMT研究员,然后在短短一年之后就被晋升为投资经理。在他看来,国内的基金公司长期的增长潜力更大,因此个人发展的空间也会更大,而且研究也更加接地气,这些都是外资买方所缺少的,但是外资买方的投资理念和框架是会让他受益终身的。“之前在富达很多经验丰富的老PM对我说的话我都记在了我的反思录上,相信对我后面的成长会非常有帮助,比如安东尼波顿老爷爷说的那句很经典的people never change at my age在后来很多个案例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年轻的研究员或者基金经理的优势是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学习能力强,但是劣势就是对管理层的人性洞察缺少经验,容易盲目相信管理层说的话,忽略track record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外资大买方还是在内资大买方,张康康始终认为,不要错把平台价值当做是你个人的价值,“你要时刻提醒自己,当我离开这个大平台之后别人还愿不愿意跟我交流?我对于别人有何价值?这是很多刚毕业工作的学生常常忽略的问题,过分重视平台的品牌效应和带来的优越感,却忽视了对个人价值的持续积累和提升”
在张康康看来,尽早搞清楚自己内心真正渴望做成功的事情然后用正确的习惯日积月累,享受整个过程,不要过分在乎短期的结果,远比活在他人的艳羡中或者是对别人的艳羡中要重要得多,这也是他对学弟学妹们最中肯的择业建议。“在学校的时候,读书成绩是唯一的成功标准,要毕业的时候,你拿到的offer是唯一的成功标准,但是你会发现进入社会后,世界并不是这么非黑即白的,有人创业成功了成为耀眼的明星,也有人失败了淡出了大家的视线,有人短期投机暴富了,也有人投机失败一贫如洗,有人在外人看起来并不算成功但是却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意义,活的很充实幸福,有人在外人看来非常成功却每天生活在迷茫和失落之中……”
2018毕业5周年返校活动系列报道:
速报|这一切的缘分始于高金!2018SAIF毕业五周年校友返校活动纪实
整理编辑:SAIF校友事务部